在油田安全生产的链条中,人员状态监管是阻断事故的关键一环。极视科技以毫米级姿态感知和极端环境鲁棒性为核心,将深度学习算法与边缘计算硬件深度耦合,构建了从“精准识别”到“主动防控”的完整闭环。目前系统已在国内12个油田项目中落地,平均降低安全事故率52%,减少人工监管成本37%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探索多模态传感融合与轻量化模型部署,推动能源行业从“人防”向“技防”的智慧安全跃迁。
极视科技采用多模态姿态分析与时序行为建模算法,以YOLOv9为目标检测框架,结合骨架关键点检测(OpenPose)与长短期记忆网络(LSTM),实现对油田关键岗位人员睡岗行为的精准识别。算法通过以下技术路径实现:
动态目标检测与跟踪:利用YOLOv9实时检测人员位置,结合DeepSORT算法实现跨帧目标ID连续性维护,确保长时间监测的稳定性。
姿态特征提取:通过OpenPose提取人体骨架关键点(如头部、手臂、腿部),分析姿态变化(如低头、蜷缩),结合LSTM模型判断是否处于睡眠状态。
环境干扰抑制:引入混合高斯模型(MOG2)过滤设备振动、光照突变等干扰,并通过时序一致性校验减少短暂静止(如整理工具)引发的误报。
高精度检测:融合视觉姿态分析与传感器数据(如座位压力传感器),睡岗行为识别准确率≥99.5%,误报率<0.2%。
实时性保障:边缘计算优化后帧处理时间<15ms(65FPS),支持毫秒级报警响应,满足油田24小时连续监测需求。
多场景适配:自定义睡岗判定规则(如静止时间>10分钟触发报警),适应中控室、井口操作台等不同岗位的作息规律。
低成本部署:兼容现有摄像头与边缘设备(如Jetson Orin Nano),硬件改造成本降低45%,无需额外安装传感器。
实时监测与分级报警:
检测人员是否处于睡岗状态,根据静止时间触发不同级别报警(如10分钟预警、15分钟紧急报警)。
支持多岗位联动报警(如井口与中控室睡岗事件同步预警至控制中心)。
数据记录与智能分析:
存储睡岗事件的时间、位置、视频片段,生成日/周/月统计报表,分析高频睡岗时段与岗位。
通过LSTM模型预测睡岗风险趋势,提前干预高风险时段(如凌晨3-5点)。
可视化看板与远程管理:
集成至油田管理平台,实时显示各岗位状态(在岗/离岗/睡岗)热力图,高亮风险区域。
支持APP端远程查看报警详情与视频回放,提升管理效率。
系统联动与应急处置:
与门禁、广播系统对接,睡岗时自动锁闭危险区域门禁,并播放提示语音唤醒人员。
联动应急预案,如睡岗超过15分钟,自动通知备用人员接岗。
中控室值班监控:
实时检测值班人员是否因疲劳入睡,避免无人监控导致设备异常未及时发现。
井口作业区:
确保操作人员全程保持清醒,防止因睡岗引发的误操作或安全事故。
储罐区巡检:
识别巡检人员是否在规划时间内完成检查,异常停留(如睡岗)立即预警。
夜间值班场景:
结合红外摄像头与可见光摄像头,实现全天候睡岗检测,误报率<0.3%。
全栈式项目合作:提供从需求分析、算法开发到部署的全流程服务,周期6-8周,支持定制化功能开发(如与现有ERP系统对接)。
技术授权模式:授权使用极视科技预训练模型,客户自行部署与二次开发,提供技术文档与远程支持。
联合研发计划:针对特殊场景(如海上平台、极地油田)共同申请科研项目,共享知识产权与市场收益。